哥伦比亚大学U.S.News 全美综合大学排名 13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16
英美混申案例
学生:Luna
高中:广东碧桂园学校(AP 体系)
学制:12 年一贯制(2012-2024)
申请方向:艺术(视觉艺术 / 纯艺术)+ 创意写作 + 电影研究
录取院校:IC、UCL、Life Science,WUSTL Biology
学术成绩
标化成绩:SAT 1500(阅读语法 720,数学 780);托福 111(拼分)
AP 选课:艺术史、英语文学、心理学(5 分)
GPA:3.95/4.0(年级前 5%)
艺术与文学成就
国际竞赛:Inner Art Price 全球银奖(2023)、宾大文艺杂志《Penn Review》发表诗歌、《Teen Ink》全美青少年文学奖
出版物:个人诗集《危险的创作》(独立出版)、《青年文学家》中文诗歌专栏
展览经历:广州太古汇 “青少年先锋艺术展”(装置艺术《茧》)
夏校与高含金量活动
爱荷华青年写作营:2023 年夏季(全球录取率 12%)
自主项目:“幸福社” 创始人(校园心理健康艺术疗愈社团)、个人艺术网站(年访问 1.2w+)
录取情况
美国:哥伦比亚大学(Columbia College,视觉艺术 + 创意写作)、纽约大学(电影研究 Waitlist)、芝加哥大学(人文艺术)
其他:伦敦艺术大学(纯艺术,带奖学金)
校内活动与领导力
社团领导:电影社核心成员(策划 “东亚女性导演专题展映”)
校园影响:校艺术节总策划(装置艺术《记忆档案柜》获市级媒体报道)
校外实践
艺术公益:广州特殊教育学校艺术志愿者(开发触觉绘画课程)
跨界合作:与广美学生合作行为艺术《数字时代的肉身》(参展深圳湾艺穗节)
推荐信与支持
关键推荐人:AP 艺术史教师(幸福社指导老师)+ 爱荷华写作营导师
文书策略:主文书《危险的创作》:通过三段人生故事展现 “非功利艺术信仰”;哥大补充文书:论证博雅教育如何赋能艺术家社会责任感
专业方向与动机
艺术理念:探索艺术作为 “人性解码器” 的价值(关注创伤记忆与身份认同)
转轨契机:4 岁起自发绘画→15 岁外公患病期间艺术疗愈的顿悟
选校策略:只申综合性大学(放弃艺术院校),核心诉求:通识教育(哥大核心课程);纽约艺术资源(MOMA / 百老汇)
性格特质
优势:极致内驱力(日均创作 8 小时);跨媒介表达能力(视觉 / 文字 / 装置)
挑战:抗拒标准化竞赛(所有奖项均通过自主投稿获得)
成长密码:“艺术不是专业,是呼吸方式”—— 将生活体验转化为《记忆档案柜》等作品
用艺术点亮人生:我的 DIY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之旅
大家好,我是 Luna,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升学历。我觉得自己可能是学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位。不过,正是这段独特的经历,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申请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成绩竞赛,而是对个人热情、潜力和成长的全方位展现。
一、艺术,是我生命中的信仰
我与广东碧桂园学校的缘分始于 2012 年,从一年级开始,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 12 年。如今,我正就读于 AP G41 班。今年,我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,即将踏入哥伦比亚学院,开启我的本科之旅。哥伦比亚学院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文理学院,注重通识文理教育,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。而我选择的专业是纯艺术(Fine Art),辅修创意写作(Creative Writing),并把电影(Film)作为第三专业意向。虽然我对电影的热爱由来已久,但由于高中阶段资源有限,我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,但我依然把它填进了申请表,因为我相信它能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灵感。艺术,对我来说,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,而是一种信仰。从 4 岁开始,我就对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逐渐意识到,吸引我的并不是艺术的形式,而是它背后所蕴含的内核 —— 对人类情感、人性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。这种探索可以通过视觉、听觉,甚至是混合多种方式来呈现。因此,我将视野拓宽,尝试从文学、写作等多个领域去深入挖掘艺术的内涵。我坚信,艺术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,它不仅能给予人们情绪上的慰藉,还能引发人们对自身、对周围世界的深入思考。这种信念,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国的博雅教育,因为在这里,我可以更好地实现我的艺术梦想。
二、申请之路:在挑战中坚守热爱
(一)标化考试:达到门槛,为热爱让路
我的申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标化考试就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。SAT 我一共考了四次,最后一次是在申请季的高峰期,也就是去年 10 月份。当时,我一边准备评级,一边写文书,一边填写其他申请资料,还要抽出时间去考 SAT。那段时间,我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。好在,我在最后一次机会中取得了 1500 分的成绩,虽然这个分数对于哥伦比亚大学来讲并不算高,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让我松一口气了。托福考试我一共考了两次,最后一次是在 2023 年年初,考了 111 分。我知道我可以考得更高,但如果花更多时间去准备,我就会错过投入到真正热爱的艺术创作中的机会。因此,我选择了放弃继续刷分。对于国际考,我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,选择了与艺术、人文、文学相关的科目,简单地完成了学术要求。
(二)活动规划:以热爱为指引,展现独特自我
在活动规划方面,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 —— 以热爱为主。我喜欢什么,什么能让我兴奋,我就去做什么。我的活动并不宏大,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力,但它们都是原创的,都是我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事情。因为申请的是艺术专业,所以我的很多活动都与个人艺术创作密切相关。我喜欢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,一画就是 8 个小时,或者在房间里写诗,然后出版,甚至有自己的个人网站。我觉得活动的方式有无限种,只要它能给你带来成长,就是有意义的活动。
(三)文书书写:用故事展现自我,传递艺术信念
文书是我申请过程中最为重视的部分之一。与英国的文书不同,美国的主文书更加注重个人故事的讲述。我的主文书主题是 “危险的创作”(Create Dangerously),核心思想是我在不被认可中如何坚持自己的真和善美。在这篇 650 词的短文中,我选择了三个对我影响较大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。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如何选择一本书的。这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;第二个故事是我创办 “幸福社” 的经历。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,非常抽象,也遭到了很多质疑,但我相信创办这个社团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探寻真理的一种尝试,所以我坚持了下来,并逐渐扩大了它的影响力;第三个故事则是我与外公的故事。我去探望生病的外公,尽管他可能已经没有太多意识,但我依然想尽一切办法奉献我的艺术,哪怕没有回报。这种没有回报的艺术,就像爱一样,也是一种勇气。通过这些故事,我向招生官展示了我对艺术的热爱、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敬畏。
三、选校思考:追求全面发展,拥抱多元文化
在选校过程中,我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抉择:是选择艺术学校还是综合性大学。虽然艺术学校在艺术专业资源方面更具优势,但综合大学的博雅教育能够让我接触到更多元的知识领域,结识更多元的学生和老师,从而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。我坚信,当我的格局变得更大时,我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也将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创新,而是能够通过艺术表达我对世界的深刻看法,产生更大的影响力。因此,我最终选择了综合性大学。2023 年暑假,我有幸去美国东海岸游玩。当时,我最心仪的学校就是哥伦比亚大学。纽约的喧闹、城市的脏乱以及学校学生的高冷,都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。然而,在申请季,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哥伦比亚大学。我进行了系统的学校研究,列出了自己的优先级,发现教育资源是我最看重的因素。哥伦比亚大学不仅拥有丰富的综合教育资源和艺术教育资源,还地处纽约市中心,周边有许多优秀的学校,如纽约大学、茱莉亚音乐学院等,同时还有百老汇、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等丰富的文化资源。这些资源将为我的艺术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。此外,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(Core Curriculum)也深深吸引了我。这门课程涵盖了科学、音乐、艺术、人文学以及现代文明等多个领域,要求所有学生必修。我坚信,这样的教育能让我变得更加理智,避免自我陶醉,从而更好地实现我的艺术使命。
四、活动心得:以小见大,展现潜力与热情
我的活动经历虽然规模不大,但每一个都承载着我的热情和成长。我从不刻意追求大型活动的参与,因为我相信,一个活动的动机、情怀和具体的行动远比它的规模更重要。大学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潜能,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成就。我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为媒介,通过分享诗歌、绘画等方式,主动地将它们投向各种平台,参加讲座等,以个人的方式启发和影响他人。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,对我来说,就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。在众多活动中,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在十年级暑假参加的爱荷华青年写作营。当时,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投了一些非常实验性的诗歌作品,没想到竟然被录取了。写作营的导师和同学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,这让我意识到,写作并不是文学或写作专业学生的专利,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传递思想的武器。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用艺术表达自我的信念,并且鼓励我继续探索艺术与文学的边界。
五、竞赛经历:勇敢尝试,收获意外惊喜
我的竞赛经历也充满了意外和惊喜。我参加的所有竞赛都是通过个人投稿获得的奖项,我没有告诉过任何老师,也没有刻意花时间去准备。我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诗歌作品投向全球有声望的杂志和艺术比赛,没想到竟然收获了一些奖项。我的作品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官方文艺杂志、美国青少年文学杂志《Teen Ink》以及国内的《青年文学家》杂志发表,还获得了国际美术竞赛 Inner Art Prize 的全球银奖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喜欢艺术和写作的人可以勇敢地尝试,说不定你的作品就能被世界看见,说不定你的作品就能给地球另一端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。
六、结语:用信念和勇气开启艺术之旅
回顾整个申请过程,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、对艺术、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我明白了,申请不是一场数字游戏,而是一次展现自我、挖掘潜力、追求梦想的旅程。我坚信,艺术是我生命中的信仰,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雅教育将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,让我能够更好地实现我的艺术使命。在这里,我想对所有正在为申请而努力的学弟学妹们说,不要被成绩和数字所束缚,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热爱,相信自己的潜力。在申请过程中,保持信念和勇气,敢于探索新的边界,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去打动招生官。无论你几岁,都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,不要过于功利。相信自己,用艺术点亮人生,用热情拥抱未来。希望你们都能在申请之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扫码免费咨询
3、院校介绍
哥伦比亚大学(Columbia University,简称哥大)创立于1754年,是美国历史第五悠久的大学,2025 U.S.News全美综合排名第13名。
主校区位于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(Morningside Heights),与中央公园仅隔10分钟地铁,毗邻华尔街、百老汇、联合国总部,金融、艺术、国际资源触手可及。校园以红砖建筑与哥特式穹顶交融,图书馆藏书1300万册,堪称“学霸天堂”。
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学院和专业项目,涵盖本科、研究生和专业领域。根据U.S.News数据统计,在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,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排名第9、法学院排名第10、工程学院排名第18。
【优越君提示】:想了解最新的美国留学申请信息,请点击查看:美国留学
以上是【本期offer榜单:【【硕士案例】艺术是呼吸:在哥大博雅教育里,我找到的创作使命】相关的全部内容,查看更多【offer榜单】、【名校案例】相关资讯可前往【优越留学】首页!世界名校申请,找优越留学!选校定校、申请规划、文书写作、背景提升、方案定制一套搞定!点击【在线咨询】,优越留学顾问24h在线为您一对一解答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