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:Winnie
申请方向:心理学(美国主申)/ 生物科学(英国主申)
录取院校:Cambridge Natural Science,
UCLA Psychology
【学术成绩】
A-Level 成绩:5A*(生物、物理、化学、数学、高数)
语言成绩:雅思 8.5,SAT 1550
【竞赛与科研】
国际竞赛:BBO(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)、AMC 12(美国数学竞赛 12 年级组)
科研成果:Partner 科研项目(相关专业领域)、iHub 科研项目(相关专业领域)、医院实习(与专业相关)
【学术领导力】
社团领导:学生会成员、志愿者社团负责人
跨领域合作:与本地自闭症互助协会合作(社区服务类活动)
【录取情况】
美国:心理学专业录取
英国:剑桥大学自然科学(生物方向)录取、帝国理工学院生物科学、医学生物科学双专业录取
社会创新
社区服务:Voyager Association 项目(与自闭症儿童互动)、学校志愿者社团活动(社区服务类)
文化传播:校内公众号投稿编辑(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创作)、线上绘本创作(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创作)
兴趣特长
辩论:辩论社成员,参与 WSC Workscope 辩论竞赛
写作:中文写作竞赛参与,校内公众号投稿撰写
推荐信与文书
推荐组合:A-Level 生物老师(学术能力)+ 心理学 / 生物相关导师(专业兴趣)
文书策略:主文书:通过社区服务和实习经历,展现对心理学 / 生物的兴趣和职业规划;补充文书:强调英美双申背景下的个人优势和专业契合度
专业探索路径
双轨发展:心理学(学术研究)+ 生物科学(实践应用)
选校逻辑:优先选择提供跨学科项目或专业灵活性的院校(如美国的心理学专业,英国的自然科学生物方向)
个人特质
核心竞争力:社区服务经验(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洞察力)、科研项目经验(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能力)
成长密码:在社区服务和科研中发现专业兴趣,用行动和研究探索心理学与生物的交叉领域
在英美双申中找到自己的方向:Winnie 同学的申请分享
大家好,我是 Winnie。今天,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历,还有那些在申请路上让我成长、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。我会从四个部分来讲:自我介绍、英美双申的体验、选择专业的历程,以及申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。
一、自我介绍:我的申请背景
先来说说我的录取结果吧。在 UCLA,我被录取到了心理学专业;剑桥大学,我收到了自然科学(生物方向)的 offer;帝国理工学院(IC),我申请了生物科学和医学生物科学,两个专业都录取了。这些成果,对我来说,是努力和探索的最好证明。
我们学校是 A-Level 体系的,我拿着 5A * 的成绩去申请,科目分别是生物、物理、化学、数学和高数。我学的都是理科,因为我对这些领域特别感兴趣。我的语言成绩是 8.5 的雅思和 1550 的 SAT,GPA 方面,我学校开出来的单子写的是 5.0。不过我们学校的 GPA 计算方式有点特别,如果你的每一科都是 A,就是 5 分,有 B 就是 4 分,然后平均一下。
再来说说竞赛。说实话,我的竞赛经历是 “凑” 出来的。因为申请系统要求填写 5 个,我就填了 5 个。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两个是 BBO(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)和 AMC 12(美国数学竞赛 12 年级组)。这两个竞赛的成绩,我也写进了 UCAS 的申请里。除此之外,我还给 Common App 写了一个中文写作竞赛、一个辩论竞赛,还有一个校内奖学金,这些是在 UK 系统里没法填进去的。
活动方面,我自己大概分成了三部分。第一部分是社区服务类,主要是以学校的活动为中心,比如学生会,然后向外延伸,还有一些志愿者社团。第二部分是和我的专业相关的,主要是科研项目和实习。我做了两个科研项目,一个是 Partner 的,一个是 iHub 的。我个人觉得 Partner 的项目更有用,除了产出之外,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。不过,iHub 也很不错。第三部分就是比较杂七杂八的活动了,比如辩论社、WSC Workscope(一个辩论相关的竞赛),还有在学校做公众号投稿、线上绘本这些。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好玩,做得开心就好,但最后也都写进了申请材料里。
二、英美双申:不同的体验,不同的策略
(一)为什么选择英美双申
我选择英美双申其实挺晚的,是在 11 年级升 12 年级的那个暑假才最终确定的。当时,我选择了优越,我觉得如果没有选择优越,可能最后就不会申请美国的学校了。我决定申请美国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第一个原因是英国只能选 5 个学校,我觉得这太少了,风险太大。像我的情况,我实际上只选了三个学校,因为 UCL 和 IC 我都分别选了两个专业。如果三个学校都没录取我,那我就真的要变成 “失学儿童” 了。而美国可以选 20 多个学校,对我来说,选择非常多,很诱人。第二个原因是,身边的人,包括学校的老师、长辈、朋友的家长,都觉得我挺适合申请美国的,因为我 “比较爱折腾”,校内活动也比较活跃。当时,我确实受这种评价的影响,觉得我可以试一下美国。不过,后来我想想,这种刻板印象可能并不完全准确。
(二)英美申请的不同体验
英国申请:自证与通用性英国的申请思路主要是自证,你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,能够在这个学校正常毕业,不会挂科。所以,文书里主要写的是 “我做过什么”“我对这个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”。而且,英国的申请是一篇文书给五个选项用,所以它是一个通用的东西,不需要针对每个学校做太多研究,也不用想着自己和学校的 “匹配度”。你只要展示好自己的优势就可以了。
美国申请:自我探索与个性化美国的文书则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,它是一个向内寻找的思路,主要以讲故事为主。而且,因为美国有好多篇文书,所以你要给每个学校 “定制” 一个属于他们的 “申请包”,展现自己不同的方面。这对我来说,工作量真的很大,因为你要做很多学校研究。不过,反过来,美国学校也会更加完整地去了解你,更在意你作为一个 “完整的人”。我最深刻地感受到美国学校在把你作为一个 “完整的人”,是在收到 offer 之后。我收到了三封来自不同文理学院的信,其中一封直接提到我的 decision letter,里面提到了我在文书里写的内容,让我感觉很感动。当时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其他学校的录取信都很公式化,一看就是群发的,但这封信是单独写给我的,让我觉得美国学校真的很有人文关怀,很 “被看见”。
三、选择专业的历程:那些影响我的节点
(一)第一次接触特殊群体
我选择心理学和生物这两个专业,其实和我的活动经历有很大的关系。第一个影响我的节点是在九年级的时候,我跟着学校的学姐,参加了和自闭症孩子踢足球的活动。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群体,也让我对特殊儿童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(二)医院实习的转变
第二个节点是去医院实习的时候。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,最大的感想就是自闭症(ASC)不是一个儿童病,它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自然减轻。所以,我对自闭症的理解从对特殊儿童的关注,转变到了对整个人的共情。而且,这段实习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对这个现象背后成因和机制的求知欲,让我想去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。
(三)申请季的 “拷问”
最后一个转变是在申请季的时候。当时,我的导师和顾问问我:“你为什么要学神经和生物?你真的要学这个吗?你有没有可以说得出来的理由?” 当时,我突然意识到,其实我没有那么大的执念。我之所以想学这个专业,还是因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。所以,我最后美国的申请都选择了心理专业。我想说的是,很多时候,专业并不是你选择它的,而是它自然而然地找上了你。可能你在很多其他地方,也有过类似的灵感,但最后没有坚持下来。所以,我特别想和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说,一定要敢于折腾。当你在怀疑 “做还是不做” 的时候,永远选择 “做”,因为这个很小的活动最后可能就成为你选择专业的契机。
四、申请心得:那些让我成长的瞬间
(一)假如重来一次
如果让我重来一次,我会在时间规划上做些调整。因为我是 A-Level 考生,我们有五六月季考和十一月月季考。我的建议是,如果你英美双申,尤其是申请牛剑的话,尽量不要在 12 年级的 10 月份考级考试。因为这个时候你要准备 10 月 15 日的牛剑笔试面试,还要写美国的文书、英国的文书,同时还要准备 A-Level 考试,真的太忙了。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?从九年级开始,可以适当提前自学自己专业的 IG(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)阶段的课程,数学的 IG 阶段非常简单,但如果选择高数(Further Math),AS 阶段直接就是 “进阶版”,跨度非常大。所以,九年级提前学 IG,10 年级提前学自己专业和数学的 AS,可以让你在 11 年级和 12 年级的压力大大减轻。而且,这样学也更方便你在 11 年级的时候去打竞赛,比如我的 BBO 和 AMC 12,当时我都在外面补课,但其实很亏,因为可能再过半年或一年,我在学校就学到了重叠的知识点。如果我在 10 年级的时候提前学一些 AS 或 A2 的知识,可能这些课就可以少上甚至不用上。
(二)不要后悔自己的决定
对于已经 11、12 年级的同学们,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后悔自己做过的决定,要对自己有信心。感激自己做过的事情,因为你当时已经尽力了。现在回头看,可能会觉得那些事情都不算什么,但你要知道,当时你真的觉得那是天大的事,是很重要的事。而且,因为我们没办法预知每段付出的结果,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与其追究 “哎呀,我当时要是选择这个就好了”,不如多感恩最后有回报的事情。比如,我申请布朗大学的时候,我的导师也提醒过我,但因为有个人情感在里面,很难做一个完全理智的决定。结果被拒了之后,我也想过 “要是听了就好了”,但没必要。因为写布朗的文书的时候,哪怕抛开申请,那也是一个很自我探索、很有启发的过程。
(三)申请季也要有娱乐时间
我想分享的最后一件事是,申请季也要有娱乐时间。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 12 月圣诞假的时候,我从福州飞到上海,在优越办公室写 RD 文书,然后在圣诞节当天和妈妈一起去了迪士尼。其实,我的整个申请季过得挺艰难,甚至觉得挺痛苦的。但想起申请季里最难忘的一天,是一个纯玩疯玩的一天,从早上 8 点多一直到晚上 9 点。我想说的是,申请季不要放弃去做这种纯娱乐的事情。它没有学术上的功利意义。
当然,如果你想申请英美港新澳/本硕博名校,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申请经验,目前在25Fall申请中已拿到4500+枚offer。可以点击【在线咨询】,会给你匹配最合适的顾问,让你26Fall抢占先机!👇👇
以上是【英美双申心理学、生物科学,拿下剑桥、UCLA双录取!】相关的全部内容,查看更多【美国本科留学】相关资讯可前往【优越留学】首页!详细申请规划及方案定制请预约优越留学顾问为你一对一解答!
